• 股票杠杆怎么做 当兵4年退伍,我送给公社书记一套军装,30年后,我是副科级退休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2-10 22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40

    股票杠杆怎么做 当兵4年退伍,我送给公社书记一套军装,30年后,我是副科级退休

    “你这小子,真有出息!我果然没看错你。”老于一边端着酒杯,一边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股票杠杆怎么做,满脸的笑容让我心里五味杂陈。

    他的这句话,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心湖,泛起了我这些年经历的点点滴滴。

    1971年冬天,我穿上了一身崭新的军装,和县里几十名新兵一起坐上了开往部队的火车。那年我刚满十八岁,心里又激动又忐忑,想着接下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。说实话,我能当上兵,全靠老于的一句话。

    老于,全名于广林,是我们村的老支书,整天一副和气的样子。别看他笑呵呵的,在村里谁都得给他几分面子。他年轻时也扛过枪,打过仗,后来伤了腿才回了家。村里的老人常说,要不是腿伤,老于这辈子还能更“光宗耀祖”些。

    我家那时候过得挺苦,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,种地、养鸡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。可即便这样,我们家还是整天为填饱肚子发愁。村里有些人背后还笑话我们家,说“老张家穷得叮当响,家里小子也没啥出息,估计一辈子就种地了。”

    父亲听了也不吭声,低头干活,但我知道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。

    展开剩余82%

    初中毕业后,我没再继续念书,直接下地干活。说实话,我不甘心。我不想一辈子就这么窝在村里种地,可家里条件摆在那儿,也没别的出路。

    村里人对我家的眼光,我心里也清楚。平日里在地里干活时,有些人还会拿我开玩笑:“小六子,干得挺卖力啊!不过干再多地,能改变啥呀?”

    我心里发苦,可嘴上也只能笑笑说:“总得干,不干更没饭吃。”

   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熬着。后来镇里传来消息,说部队要征兵。

    我听到后心里一阵激动,但转念一想,咱家这样的情况,能轮得上我吗?

    果然,村里一些人听说我想报名,背后就冷嘲热讽,说:“老张家那小子,连书都没念好,还想当兵?”

    可偏偏老于就站出来帮了我。

    他拍着桌子对村里人说:“张有根家那小子,我看行!踏实,肯吃苦,咱村里就得推这样的后生去部队光宗耀祖!”

    说实话,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天老于找我父亲的场景。

    他一手拄着拐杖,一手拎着两瓶村里最好的白酒,进了我家门。

    他对我父亲说:“老张啊,这回征兵的事,咱得争取一下。你家小六子,这孩子有股子劲儿,不能埋没了!”

    父亲愣了一下,低头抽了口旱烟,一句话也没说。

    老于看出了他的犹豫,接着说:“老张,这可不是光你们家的事,这是全村的事!再说了,若小六子能当上兵,以后回来多光彩啊!”

    父亲还是没吭声,但我看到他手握旱烟的手指,微微颤抖。

    那天晚上,父亲点头答应了。

    第二天,老于亲自带着我去镇里报名,还找了个熟人帮我过了政审。

    老于说:“小六子,你进了部队,就得对得起这一身军装,明白不?”

   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
    在部队的日子说苦也苦,说甜也甜。

    新兵连的训练把我折腾得够呛,可我心里明白,我得拼命学、拼命练,不能给家里丢人,不能让老于失望。

    三年后,我因为表现突出,被评为优秀士兵,还当了班长。临退伍那年,我心里五味杂陈。部队的生活让我蜕变,但终究还是要回到故乡了。

    退伍那天,我特意带了几样东西回去:一套崭新的军装,两瓶部队发的白酒,还有一面锦旗。

    我知道,这些东西是一定要送给老于的,没有他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

    回到村里,老于已经不再是支书了,年纪大了,腿脚也不太好。他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晒太阳,看到我提着东西走近,先是一愣,接着哈哈大笑:“小六子,回来了!穿军装的样子真精神!”

    我掏出那套军装递给他,说:“老于叔,这套军装我可舍不得穿,留着就是想送给您!”

    老于接过军装,伸手摸了摸,眼圈突然红了。他抬头看着我,嘴唇动了动,最后只说了一句:“好样的!”

    我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了。

    可谁能想到,老于的那句“好样的”,竟然又改变了我的人生。

    退伍后,我被安排到镇上的农机站工作,开拖拉机。这工作在当时算是不错了,可我总觉得自己还能做更多的事。

    一天晚上,老于突然叫人传话让我去他家。他已经很少出门了,我心里琢磨着,不知道他找我有什么事。

    到了他家,我看到桌上放着一封信,信封已经有些发黄了。

    老于对我说:“小六子,这封信,是20年前一个老战友写给我的。那时候我腿伤退伍,他还留在部队。后来他转业回了县里,做了些有意义的工作。可惜,这些年我们失了联系。我想,你现在年轻,有力气,能不能去县里跑一趟,把这封信送到他手上?”

    我接过信,点了点头。

    可是当我找到信里的地址时,才发现那位老战友已经去世了。

    不过,他的儿子还在县里工作,是县农业局的一名干部。

    我把信交给了他,没想到他一眼就认出了老于的名字。

    他对我说:“没想到,于叔还记得我父亲。我欠于叔一个人情,咱们一起回去看看他吧。”

    就这样,我带着这位农业局的干部回到了村里。

    老于看到他,眼里满是惊喜。他们聊了一整晚,回忆过去的事情,感慨时光的流逝。

    而就在这次见面后,农业局的干部主动提出:“小六子,我听于叔说过你以前当过兵,吃得了苦,有想法。我们局里正缺人,你有没有兴趣来试试?”

    我满心欢喜,却又有些不安。

    我怕自己做不好,怕辜负了老于的期望。

    但父亲对我说:“小六子,人家看得起你,是你的福气。去吧,好好干!”

    就这样,我从农机站调到了县农业局,一步步从普通职员干到了副科级干部。

    直到退休,我每个月还能领七八千的退休金,日子过得安稳又充实。

    再后来,老于走了。他去世那天,我穿着那套他送回来的军装,站在他灵前,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。

    那一刻,我才真正明白,他的一生,虽然没能再穿上军装,但他的精神早已传承给了像我这样的人。

    人生路漫漫,遇到的人,永远是最大的财富。

    发布于:福建省